2025-07-13
xiaoss
家居最前瞻
50466
新闻来源:家居最前瞻
■六家以社区旧改为主题的参展商概况
■如何拿出令人信服的社区店成功案例
■如何卖社区局改解决方案为导向
2025中国广州建博会局改相关情况分析,指出参展品牌多硬件导向,服务销售、成功案例展示、盈利与供应链、施工人员等方面存难点,宣传与实际有差距。
参展品牌情况:约6家局改出厂品牌,如魔力克、微控PLC等,现场清一色以卖产品(硬件)为主。
难点分析:
服务销售:局改旧改难在以卖服务、软件和解决方案为导向,满足业主个性化、适老化等需求,招商及总部团队未吃透服务销售。
成功案例展示:优秀品类靠讲终端经销商成功案例打动人心,但建博会现场品牌未展示此类案例。
盈利与供应链:大品牌做局改旧改难盈利,传统供应链整合方式不适配,业主需求碎片化,需适配供应链体系。
施工人员:部分工种师傅不愿做局改旧改,第三方施工派单平台调配师傅难以保证品质和口碑。
宣传与实际差距:宣传用高频服务带动低频家装需求及产品,但展会现场未体现。
六家以社区旧改为主题的参展商概况
本次2025中国广州建博会,以局改、旧改为主题的参展商主要有6家。
包括摩力克原来做窗帘的,现在推出局改主题的印象派整家定制,包括微控 PLC,原来做声光电的推出局旧改相关产品,还有和中源原来做涂装油漆的,也推出局旧改产品解决方案。
另外还有三家更大、推出时间更久的。比如万华生态,原来主营人造板基材,再比如桑乐轻装轻改,原来做太阳能热水器的。还有卧赛,原来金达莱也是做护墙板等的材料工厂。
但如果你近距离走访了解,会发现这6家清一色都是卖产品,也可以说,都是硬件产品为导向。
当前它们的卖法,就像传统的社区五金店,生存经营方法主要是卖水管、卖灯具、五金配件、家装工具辅材等产品。
对于要做社区局旧改难,当前主要的痛点就是社区居民的个性化痛点、碎片化需求和多样化痛点。
如果是卖标准化、统一化的产品,其实不只是以上6个品牌及品类能做,其他的吊顶、护墙板、瓷砖、卫浴、成品家具、厨电......等,都能卖。只不过是披着社区局旧改的外衣,里子还是买自己工厂主推的产品。
其中,定制家具和本地化装企、全国性装企更具有先发优势。
他们不仅懂整家、整装设计,而且处于消费者家装局改、旧改、翻新需求洽谈的第一关。
所以说,如今做社区局旧改。难就难在怎么卖服务、怎么卖软件、卖社区旧改解决方案?
如何从原来做新装整体化施工转型为满足碎片化、个性化的局改?
如何满足未来越来越多的适老化、口碑化需求?
如何从以往割韭菜式的装修口碑升级迭代为好评式、裂变式局旧改服务?
如何拿出令人信服的社区店成功案例
当然,我们也能设想到,可能在广州建博会现场,以上六个品牌的招商人员,他们面对展馆的产品展示,更多是顺应经销商提问做解答,或者说他们不愿意呈现自有品牌的特色化、差异化服务。只是,展会通常都是以招商为目标导向。如果有逻辑自洽的特色化服务或者服务+产品的解决方案,应该会体现出来。
客观来说,当前的痛难点在于,社区局旧改赛道,还缺乏令人信服的成功终端社区店盈利案例。
因为过去三年,你会看到所有优秀、强势的品类,比如定制家具的欧派、索菲亚等,无论线上或者线下招商,都是以优秀赚钱的经销商案例,作为招商的最有利武器。
成功的、赚钱的经销商及终端门店,是当前及未来招商、拓店的最强背书。
如何卖社区局改解决方案为导向
社区局改店的经营逻辑,需要根据本地化、区域化的社区居民需求、自身供应链资源及交付施工能力和成本等做综合评测,但核心在于“产品与服务深度融合”。
1. 卖产品:硬件导向模式
适用场景:如果社区店主打标准化、高频次的家居建材或局部改造材料,比如瓷砖、涂料、五金件等,只能通过产品差价来赚钱,辅助用本地化整合的或者左右手、万师傅等平台上的施工安装服务。
优势:供应链易管控,客单价明确,复购率高,比如易损件更换。
风险:同质化竞争严重,利润受电商冲击大,需依赖流量或价格战。
典型案例:社区五金店销售水管、灯具,提供简单安装;或智能锁品牌直营店,以硬件销售为主。
2. 卖服务:解决方案导向模式
适用场景:如果要聚焦非标、长周期的改造需求,比如厨房翻新、卫生间改造、适老化改造等,就需要用设计、施工、售后作为核心竞争力。
优势:溢价能力强,服务附加值高,客户黏性大,易形成口碑传播。
风险:人力成本高,服务标准化难,需强本地化运营能力。
代表性案例:社区旧房改造工作室,提供测量、设计、施工一站式服务,按项目收费。
3. 融合模式:产品+服务组合,未来主推方式,代表性品牌有雨虹的包工包料模式。
逻辑:通过“产品套餐化+服务产品化”绑定盈利,例如:
销售定制橱柜产品时,是不是能捆绑安装后5年质保维护服务;
推出“卫生间焕新套餐”,包含材料+人工,按平米计价。
关键点:高频带低频,比如提供免费检修服务来为社区店引流,再通过一次二次的接触后建立信任背书,逐渐转化为多次消费后的大额改造订单,甚至是口碑转介绍;
数据驱动:分析社区需求,比如老年家庭需适老化改造,年轻家庭需智能家居升级,动态调整产品服务组合。
4. 社区局改店的本质:解决“最后一公里信任”
社区店的核心优势是地理便利性和熟人关系链,因此无论侧重产品还是服务,都需要做到:
(1)透明化报价:避免传统装修的套路,用清单式报价建立信任;
(2)快速响应:提供24小时应急维修等即时服务,强化社区依赖感;
(3)宠粉式运营:通过业主群、社区活动渗透,打造“邻居推荐”效应。
由此,如果是短期盈利,可侧重高毛利产品(如智能家居硬件)+基础服务;
如果是长期发展,必须深耕服务能力,构建社区店的本地化竞争壁垒,打造自有的社群粉丝、社区家装圈友;
当前及未来大家都在探索最优解,就是如何用标准化产品降低获客成本,用个性化服务提升利润,最终成为社区的“家居改造管家”。
1581119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