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4
xiaoss
网络
3428
2025年春,华鹤高端木作2025年新品发布会暨经销商大会如期举行。在这场聚焦东方美学与高端木作的盛会上,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朱钢受邀登上华鹤发布会的舞台,以其深耕非遗研究多年的深厚积淀,为在场的宾客们勾勒出一幅跨越千年的东方木作文化长卷。
当69年专注高端木作的品牌历程,与传扬东方文化、坚守木作匠心的使命相互交织,一场关于传统与现代、技艺与美学、传承与创新的深度对话就此展开。在消费升级与文化自信双重驱动的当下,华鹤对东方美学与木作文化的不断深耕与探索,不仅是一个品牌的自我超越,更是东方木作向世界递出的一张文化名片。
翻开历史的扉页,1025年正值宋仁宗时期,当格陵兰岛的维京人第一次横渡了大西洋、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完成《源氏物语》的创作时,遥远的东方大陆正上演着一场影响后世千年的文化盛宴。当时间回溯至1025年的宋朝,中国正处在一个文化与美学高度繁荣的黄金时代。宋代中国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交融中,已展现出超凡的生活智慧:茶叶生产从唐代的43个州增加到宋代的97个州,喝茶也从上层的雅趣演变为全民的生活;《清明上河图》中商贾云集的盛景,映射着彼时人们对精致生活的追求。正如朱钢老师在发言中提及:“宋朝人的审美已与现代人趋同”,钧窑、汝窑瓷器的天青色淡雅诗意,定义了东方色彩哲学的至高境界,更成为东方美学的经典符号。
宋代的美学基因,早已深深融入东方木作的血脉。江南的马头墙以 “防火防风” 的实用功能和 “灰白相间”的极简美学演绎东方人居理念;苏州园林的洞窗借景,在“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营造中,展现东方人居“虚实相生”的哲学智慧;岭南祠堂的木雕构件,将家族记忆与伦理教化凝结在刀工笔意之间。这些源自生活的创造,构成了区别于西方石构建筑的木质文明体系——它不仅是材料的选择,更是一种“天人合一”生存智慧的具象化。
如今,华鹤新品选择以宋式美学为切入点,绝非偶然。宋代文人“简约而不简单”的审美取向,与当代人追求的“去繁就简”生活哲学不谋而合。从空间留白到桌椅弧线,皆可见宋代文人“极简致雅”的审美取向。而产品中对天然木纹的保留、榫卯工艺的坚持,这种跨越千年的审美共振,更是对千年木作文化与匠心精神的致敬。
从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建筑群到明清故宫的榫卯奇迹,木作始终是中华文明最具辨识度的物质载体。《考工记》中“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的记载,道破了东方木作的核心法则——顺应天时地气,发挥材料特性,穷尽工匠巧思。
与西方石构建筑的“以永恒对抗时间”不同,东方木作遵循“与时间共生长”的生命哲学。木质材料的温润触感、呼吸特性,使其成为人与自然对话的媒介。对中国人来说,木作自古以来拥有超越实用功能的情感价值:它不仅是建筑、家具,更是承载记忆、传递温度的文化符号。
2004年中国加入联合国非遗保护公约,标志着非遗从“民间技艺”上升为“国家文化战略”。在国家级非遗名录中,木作相关项目构成了独特的文化谱系:北京故宫展现东方皇家建筑的恢宏气象;东阳木雕以细腻工法演绎江南雅韵;潮州金漆木雕在贴金敷彩中彰显岭南大家族的富饶。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技艺的集合,更是地域文化、民族精神的具象表达。
作为“活态传承”的典范,非遗的核心在于“人”的延续。正如朱钢老师在发言中提及的,华鹤作为1956年成立的品牌,已具备申报“中华老字号” 的深厚底蕴,近年与诸多非遗传承人携手,大力弘扬东方文化,华鹤作为中国非遗核心精神的承载者,实至名归。这种身份的升华,不仅是品牌的荣誉,更代表品牌对中国木作技艺的代代传承的使命。
非遗的生命力在于“活起来”,而非躺在博物馆里。华鹤深谙此道,让“古为今用”的创新,在华鹤新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色彩上,延续宋人偏爱淡雅的喜好,大面积留白让整体空间呈现温润感官;而茶室设计则复刻宋代茶寮的雅致,以木为媒,让使用者与千年前的文人雅士隔空对话;在功能设计上,融入装饰灯带、隐藏式收纳等现代需求,让“宋代美学”真正走进当代家居空间。正如朱钢老师所言,“对非遗最好的保护就是使用它”。华鹤的实践证明,当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需求碰撞,便能激发出新的文化活力。
朱钢老师更提议,我们应当让带着美学观点的消费行为,贯穿生活的始终,让生活和企业的生产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华鹤凭借非遗赋能,为品牌注入了独特的文化溢价。当消费者购买一件华鹤家具,不仅是选择一件实用器物,更是收藏一段文化记忆、参与一次文化传承。这种“情感附加值”,正是华鹤高端木作区别于普通家具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当代人对“家”的定义已超越物理空间,转而追求“精神栖息地”的构建。华鹤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将单一的家具产品转化为“场景化体验”。在全新展厅中,华鹤寻宋式美学脉络,将千年木艺基因融入当代人居想象。从进门的迎宾区以开放的圆弧造型呈现,寓意“鹤迎天下客”,暗合“有客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宋人待客之道;悦影空间采用一字型开放式一体化布局,让亲情自然流淌于生活动线之中;思南·臻系列卧室的门墙柜一体化设计,跨材质同色工艺,构筑一方静谧的苏绣美学之境。
华鹤将家具产品转化为场景化构建的背后,是对东方生活哲学的深度解构。宋代文人倡导的“四般闲事”——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在华鹤的空间设计中转化为可操作的生活仪式:集古法点茶、现代品鉴、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复合型品茶空间,在袅袅茶香间构筑东方人身心栖息地;以海派风格为基底、宋代白瓷元素点睛的馥华与芙蕾系列主卧衣帽间,将经典瓷器美学与现代木作工艺相融合,在欧式奢雅基调中勾勒东方意蕴。这些细节设计,让传统文化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日常的生活方式。
当东方木作文化浸透于生活的每个角落,消费者的每一个日常动作都成为与东方美学的对话。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渗透,正是品牌传扬东方文化的最高境界。
作为深耕木作69年的民族品牌,华鹤的探索早已超越商业层面,肩负起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激光雕刻梅花造型、布艺软装汲取苏绣丝理变幻、水墨纹饰映现“月移竹影”的诗意画境,产品与空间中融入的东方文化与非遗元素,尽显东方风骨。
站在行业变革的节点,华鹤的实践为中国木作行业指明了方向:当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结合,当文化传承与商业创新共振,当东方美学与全球视野对话,中国木作完全有能力从“制造”走向“创造”,让高端木作走进更多家庭,在新时代再现东方文明璀璨光芒。
从1025年的宋代汴京到2025年的现代都市,变的是时代语境,不变的是东方人对“美”的执着追求。在当今“国货崛起”的浪潮中,华鹤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高端,不在于价格标签,而在于文化厚度;真正的传承,不在于简单复刻,而在于创新转化。当“中华鹤立,破浪前行”的口号响起,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承载着千年木作文明的品牌,将继续以匠心为笔,在时代的画卷上书写更壮阔的东方篇章。正如朱钢老师发言结尾所言:“与有荣焉,我们继续前行”,在文化复兴的浪潮中,华鹤不仅是见证者,更将以木作之名,书写下一个千年的东方故事。
1581119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