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8
xiaoss
门业视界
111463
新闻来源:门业视界
自6月起,首轮“国补”在多地陆续用完,不少消费者在申请时遇到“活动升级中”或“暂无名额”等提示,引发抢购热潮。
在广州,诗尼曼全屋定制门店工作人员透露:“现在补贴不固定,通常每月只有2~3天名额,先下单先得。”她表示,上周3天内补贴很快被抢光,许多顾客临时定单“就怕抢不到”。
上海市场反应更为激烈。红星美凯龙全球家居1号店店员表示,7月中旬因传出“补贴将变”,顾客蜂拥下单,商场营业至凌晨。“那几天几乎是‘一波人走,一波人冲’。”
欧派、索菲亚、志邦、博洛尼等品牌门店均确认,目前市补仍执行,每单最高补贴2000元,且“抢完即止”,不支持拆单重复享受。有店员提醒消费者“要趁早定,晚了就排不上队”。
“国补”真的抢不到吗?
在各大社交平台和消费者交流群中,“粤焕新领券秒光”“云闪付显示额满”等话题热度居高不下。不少消费者反映,从6月起在申请家居相关补贴时,频繁遇到“额度已用尽”或“系统升级中”等提示,误以为政策即将结束,进一步加剧“抢单”心理。
佛山某建材城一位品牌经销商告诉记者:“6月底开始,顾客明显变急躁了,看到‘补贴额满’四个字就赶紧刷卡下单。”即便品牌方反复解释“只是本阶段名额用完”,仍挡不住门店客流暴增。7月上旬,有品牌甚至调派异地销售员支援热门门店,仅为处理集中爆发的补贴咨询与签单需求。
“政策是全年执行没错,但‘放券时间’和‘名额数量’并不固定。”广州市某家装品牌负责人表示,7月下旬全屋定制补贴放开仅持续两天,额度很快抢空。“消费者感受到补贴‘可遇不可求’,自然会优先下定。”
同时,部分消费者也存在对政策理解不完整的问题。比如“市补”和“国补”并行,一旦“市补暂停”,便误认为整体补贴政策失效。“很多人并不知道,系统维护不等于政策结束。”一位平台运营人员解释。
政策节奏调控
实际上,“国补难抢”并非补贴缩水,而是国家层面有意识地进行节奏调控。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6月26日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将按“时序性、均衡性”原则,分月、分周下达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保障全年有序实施。
2025年,国家共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截至目前,前两批1620亿元资金已分别于1月、4月下达,第三批在7月分领域分批次发放。未来政策将“多轮次、小额度”释放,避免资金一拥而上、集中兑付失控。
多地已出现首批资金告罄的情况。重庆市商务委官网公告称,首轮补贴资金已于6月初用尽,现正起草第二阶段政策。江苏、广东等地亦因系统维护、阶段盘点等原因,出现临时性暂停发放情况。
广东省商务厅6月11日明确回应:“政策执行至12月31日不会提前结束”,暂停发券是由于系统升级及数据复核。“粤焕新”小程序显示,佛山、惠州、中山等地已提示下一轮发放从8月1日重启。
这一轮次分发机制,核心目的在于精准引导消费节奏、提高政策触达效率,同时兼顾财政支出节奏的可控性。通过“快节奏执行+慢节奏管理”的组合方式,推动更多中低频耐用品实现替换升级。
“消费抢跑”背后
抢购现象的背后,不只是补贴额度稀缺,更是一种“窗口焦虑”的集中体现。在高通胀预期、房地产观望与就业压力并存的背景下,消费者倾向于借政策红利来降低重大支出成本,进而激活了原本沉寂的耐用消费品市场。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底,全国范围内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已超1.1万亿元。其中,家装厨卫订单达5762万单,家电销量达7700万台。政策不仅撬动了存量市场的释放,更让高单值消费品的决策周期大幅缩短。
“消费者其实是在抢确定性。”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姚远分析,补贴释放虽有节奏,但消费者往往缺乏稳定预期,因此更愿意“有券立抢”,即便原本无明确购买计划,也会因怕“错过补贴”而提前决策。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变量是平台与企业的市场联动机制。不少家居品牌在政策加持下,加码营销节点,如“限时补贴加码”“首单额外立减”等方式,进一步放大了消费者的抢购动机。叠加线上平台智能推送和群体效应,短期内形成滚雪球式交易爆发。
然而专家指出,企业也应警惕“补贴依赖症”。只有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服务体验和数字化转型能力,才能真正将这波政策流量沉淀为长期客户资产。
1581119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