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08
中国木门网
21895
记者近日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采访发现,由于大型乳品企业垄断区域鲜奶收购,这一地区生鲜奶收购价持续在低位徘徊,导致很多奶户入不敷出,被迫“砍牛”(杀牛或卖牛)。有关专家认为,要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奶业急需打破少数大企业地域垄断发展模式,尽快实现转型升级。
“一斤奶卖不过一瓶矿泉水” 奶户“砍牛”现象严重
近期,双鸭山市多地奶农联名向记者反映,垄断当地生鲜乳收购市场的完达山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以低于黑龙江省规定的保护价收购,且拖欠奶资长达3个月之久。许多奶农纷纷“砍牛”避险,导致奶牛数量骤减,当地多年培植起来的奶牛养殖业陷入困境。
双鸭山市尖山区安邦乡窑地村一直是双鸭山市养奶牛的先进村,多年前当地成立了奶牛专业养殖合作社。近日,记者在窑地村看到,昔日为发展奶牛养殖而用红砖墙圈起来的大型榨奶站已废弃。窑地村绿野合作社负责人秦万春告诉记者,由于养奶牛不赚钱,村里的牛都卖了,奶牛数量已从高峰时的1000头减少到现在的100多头,奶户也从当年的60多户降到了15户。
“完达山给的收购价太低,每公斤不超过2.8元,最低时才2.65元,远低于黑龙江省发布的每公斤2.94元的指导价。如今,苞米、人工都在涨价,生鲜乳价格一直被压得这么低,按每公斤鲜奶2.8元的收购价计算,一斤鲜奶才1.4元,还不如市场上一瓶500毫升矿泉水值钱!”
在集贤县福利镇长征村,记者看到当地为发展奶牛事业而建设的集中养殖场内空空如也。养牛户高殿生说,村里养牛最多时达2000多头,现在都加起来也不超过50头。“收奶价太低,还常常被奶站克扣斤两,这牛养得实在憋气,不如杀了吃肉,我家年前刚杀了5头牛,剩下的7头牛也打算尽快处理掉。”
“这奶资给得不明不白,收奶的时候,只在咱奶本上记个斤数,上面连单价都没有,收购价都是咱奶农自己算出来的;奶资结算时间也不固定,自去年9月份以来,奶资都压了三个月。”奶户程金江说。
在尖山区公立村的绿源奶牛养殖基地,记者也看到了类似的情况。该村奶牛养殖户郭立君告诉记者,原来该村奶户最少也有50多家,奶牛达500多头,现在奶户只剩3家,奶牛加起来不足30头。
记者调查了解到,为保护奶农利益,2011年下半年,黑龙江省曾公布过当年第四季度生鲜乳交易参考价格,要求“乳品企业结算到奶农的基准价格为每公斤3.27元,下浮不低于10%”,即最低不低于2.94元/公斤。(下转2版)
“按质论价”还是“垄断经营”
对于奶农反映鲜奶收购价过低的问题,完达山股份有限公司双鸭山奶站负责人李铁没有否认。他认为,这是公司坚持“按质论价”的结果:完达山在双鸭山市收购生鲜乳时执行三个不同标准,即集中榨奶的生鲜乳为每公斤3.1元,制冷罐储存的每公斤2.94元,散收奶为每公斤2.80元。双鸭山地区的奶户大多属于散户,因此执行的鲜奶收购价相对较低。“在价格上有区分是为了引导奶户向更规范更集中的生鲜乳采集、储存方式转变。”李铁说。
关于拖欠奶资问题,李铁表示,由于乳制品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面临着较大的销售回款压力,虽然按规定应该每月一结账,但是奶资打入奶户卡中的时间确实有延迟,“(拖欠)三个月的情况是有的”。但他同时强调,完达山在当地收奶多年,一向是有信誉的。
对于完达山方面的说法,奶农们并不认同。他们说,生鲜乳收购价格这样低并且奶资被拖欠,完达山又不投资设立集中榨奶站或制冷罐储存设施,这让他们只能被迫接受现状,原因就在于当地的生鲜乳收购被完达山垄断,“只此一家”。
有多年奶牛养殖经验的秦万春向记者表示,由于附近没有制冷罐等储存设备,奶户头一天傍晚挤的奶只能在自家铁桶里存放十多个小时,这一过程完全依靠奶户自觉维护,而收购过程人为因素也较多。“这样的收奶方式确实有些简陋,奶质当然也不如‘集中榨奶’有保证,但这不能怨奶户,我们村里的收奶点原来有制冷罐,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被挪到其他地方了。”
对于双鸭山奶农面临的窘境,双鸭山市奶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王翠萍承认,由一家乳品企业垄断一地奶源的状况对奶农确实不公,并表示目前该市正计划帮助奶农设立自己的“奶牛小区”,统一饲料、防疫、挤奶、储存,并准备让两家甚至更多乳品企业参与竞价收购,以打破垄断、维护基层奶农权益。
乳品产业需转型升级打破垄断
基层业内人士认为,双鸭山地区出现的“砍牛”现象折射出我国奶业发展中的普遍问题,我国乳业急需转型升级,并打破少数大企业排他性的地域垄断式的发展模式。
引入竞争,打破一家大企业垄断一个地区奶源的局面。记者采访发现,近年随着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很多规模较小、设备简陋的乳品厂被停产关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保证辖区内乳品加工厂的税收,乳品企业为了保证自己加工厂的奶源供应,往往会联合采取各种措施迫使一地奶户只卖给一家乳品企业,使一地的奶源被一家乳品企业垄断,奶户完全丧失与乳品企业的议价能力,要么被动接受垄断乳品企业的一切要求,要么只能坐视辛苦生产的生鲜乳无人收购而变质、倾倒。
扶持、引导奶农转型升级。在国家保障乳制品质量安全、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的背景下,散户自行饲养、挤奶的生产方式难以保证奶源质量,集中化、规模化养殖已成为乳品业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很多养殖奶牛的散户甚至是专业合作社均缺乏资金和技术,急需得到乳制品企业或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和引导,逐步从散收奶向集中冷冻储存、集中榨奶和集中养殖升级。
加强监管,对生鲜乳市场实行政府指导价,并严格执行,以保证奶农利益。
15811192007